新闻资讯

News information

客户案例

Recommended products

  • 年终讨债要做到“智取威虎山

    年终讨债要做到“智取威虎山

  • 专业追债公司的未来如何?

    专业追债公司的未来如何?

  • 追债一个神圣的职业

    追债一个神圣的职业

  • 正规化,追债公司发展的不可

    正规化,追债公司发展的不可

  • 追债公司的存在,让债务拖欠

    追债公司的存在,让债务拖欠

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反催收联盟“投靠”金融机构:帮其催收赚10%佣金,两头收割

作者:徐经理13316929205  发布时间:2022-11-20
最近,反催收联盟正在“投靠”金融机构——他们开始主动联系金融机构,帮他们做催收。
他们开始争抢催收机构的生意,两头收割:一边收取借款人20%的服务费,一边又收金融机构10%的佣金。
在反催收联盟眼中,借款人不过是他们与金融机构合作的筹码,是“随意收割的韭菜”。
而一些反催收联盟也开始“洗白上岸”,他们开始从草莽中演变出商业模式。
甚至有反催收联盟已融资800万,并准备启动新一轮融资……
01谈判
最近的反催收联盟让金融机构越发头疼。
他们不再躲躲藏藏,反而“送上门来”。
9月初,一家金融机构的贷后负责人宋明开始频频接到自称“调节中心”、“债务协商机构”人的电话,对方要求见面谈一谈。
宋明知道,这些人基本都是反催收联盟,“就是我们最憎恨的群体”。
谈?有什么好谈的。
“我们手握几万个借款用户,我们可以深度合作。”对方不断抛出筹码,宋明最终决定见一见。
“这个时代已经不同了。”对方来了三个人,领头人何晓用时代开篇,开始了和宋明的谈判。
何晓称,在过去,主要是三股势力:金融机构、催收和借款人。
而催收机构明显是站在金融机构一方的,实际上就是两方敌对势力——金融机构对战借款人。
“而如今,又出现了一个中间群体,这就是反催收联盟,而我们站到借款人一方。”何晓表示,这样四方的关系,才是“势均力敌”,才是“公平”。
“我们的出现,有历史的必然性。”
宋明并不认可,只是追问:“既然我们是敌对势力,你们来找我们干嘛?”
“借款人更信任我们,你们与其找电催,再走法催,不如直接找我们。”何晓抛出了此行的目的,他们要来和金融机构合作。
对方开出的条件,是让借款人只偿还本金的80%,同时,再向金融机构收取10%的“返点”。
“两头收割?”宋明一开始并不认可,直接将对方赶了出去。
但后来,来找他的反催收联盟越来越多,诱饵也抛得越来越大。
“与其让这些用户彻底变成坏账,为何不接受回来80%的方案?”宋明开始思考其中的合理性。
最近,宋明开始和一家反催收机构合作,“只挑选逾期一年以上,基本很难催回来的用户”尝试。
宋明不得不承认:“确实比电催的回款率要高。”
随着反催收联盟势力的不断壮大,行业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。
宋明了解到,已经不止一家金融机构开始妥协,和过去最看不上的人“握手言和”,开始了一些隐秘的合作。
02两头收割
这种新玩法的出现,与反催收联盟的越来越壮大相关。
“现在,头部反催收联盟可以聚集几万个借款人。”曾长期卧底反催收联盟的某催收公司负责人赵凡说。
反催收联盟之所以如此壮大,是因为他们确实踩到了时代的刚需。
“逾期的用户太多了,大家都想找个组织抱团取暖。”赵凡称,在反催收联盟的组织里,“你会发现借款人的心理依赖性极强。”
反催收联盟,真的是站在借款人一方的吗?
“反催收联盟眼里,只有钱。”赵凡称,他们就会利用借款人这种依赖性,“反复收割”。
“顶级的反催收联盟,能够从一个借款人身上榨出至少2万块钱。”他表示。
反催收联盟的暴利,来自于其五花八门的营收方式。
第一道收割利器,是一些传统的费用。
比如“咨询费”,少则几十块,多则上千块;“协商费”,一般是逾期金额的10-20%。
第二道收割利器,是数据贩卖。
“我们将借款人的数据收集好,再卖给一些需要营销的金融公司,一个用户的数据可以卖5块钱,反复卖几十次,就是几百元的收入。”一家反催收联盟的创始人透露。
而赵凡也证实了这点,这在行业早就是潜规则。
很多用户在加入了反催收联盟之后,反而会更频繁接到贷款电话。
第三道收割利器,是各种智商税产品。
比如,赵凡看到在很多反催收联盟,曾经兴起过一个产品,叫“反骚扰电话工具”。
反催收联盟称,只要买了这个,自己和家人都不会再被催收电话骚扰。
“一个工具的价格,是100到500元不等,实际上,都是骗人的。”赵凡称,用户一般付了钱之后,反催收联盟会有一套说辞,如果对方不信,还闹事,就踢出群。
“在反催收联盟眼中,借款人就是砧板上的鱼肉,随意宰割。”
更有甚者,还会推荐还不上钱的借款人去国外打工:“去东南亚打工,机票、住宿、吃饭全包,每个月还能赚几万块钱。”
一旦有客户上钩,等待他们的就是地狱般的人生:被扣下护照,失去自由;一旦反抗或是逃跑,还可能就此人间蒸发。
而作为中介的反催收联盟,只要把借款老哥们骗到东南亚,就可以拿到1万块钱的人头费。
而现在,第四道收割利器,就是将借款人“出卖”给金融机构。
在借款人看来,反催收联盟是他们的救命稻草。但在反催收联盟眼里,借款人不过是他们与金融机构谈判的筹码。
“借款人都是我们养的韭菜,可以随时、随便收割。”
“你哪些借款人搞不定,名单给我们,我们随时可以搞定他们。”
在和宋明的谈判过程中,反催收机构就将借款用户成为“韭菜”“商品”,随意收割,随时交易。
对于催收机构来说,反催收联盟的倒戈,更让他们恐慌。
“以前,反催收联盟是我们对抗的敌人。现在,反催收联盟变成了我们的同行,开始抢我们的饭碗。”赵凡说。
赵凡算了一笔账,对于金融机构而言,催收机构抽取30%的佣金;而反催收联盟收取10%的回款,并要求20%的本金减免。
二者在成本上并无差别。
但借款人却需要为此付出更多成本。例如,反催收联盟会针对借款人多次收割,“借款人实际支付的钱,可能会超过本金”。
“反催收联盟,赚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钱。”他评价。
靠着两头收割,反催收机构成为了眼下金融市场上的最大赢家。
03商业模式?
一些反催收联盟看到这个模式的暴利性,已经开始准备“洗白上岸”。
据知情人透露,在上海,一家反催收联盟起家的公司,融资了800万。
“我们已经上线了APP,里面给借款人提供很多功能,利率计算、债务报告、协商服务等多项功能。”另一家反催收联盟起家的项目创始人李洋称。
他们最开始靠着反催收联盟,积累了几万用户。
“如果一直走野路子,就只能成为一门赚钱生意,不能成为长久的商业模式。”李洋称,他从去年开始转型,项目定位成“债务管理工具”。
他的目标是,两头收钱。
他给借款人提供债务管理服务——说白了,还是帮借款人去金融机构协调还款金额。
同时,他也会去找金融机构,谈返点和服务费。
“这个模式,也可以不抢不偷不骗,光明正大地干。”李洋称,在国外,原本就有这样的协商机构,协调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矛盾。
他自称,项目已经融了天使轮,估值三千万。
反催收联盟正在演化。
要么投靠金融机构,要么“洗白上岸”。
“他们主动投诚,但监管大概率不允许它们的存在,其本质还是搅乱金融秩序。”赵凡认为,反催收联盟上岸,恐怕没有那么容易。
*文中受访者为化名。